我國汽車出口繼2012年突破百萬大關之后,已經連續四年下降,但去年終于迎來了久違的春天,首次實現正增長。據海關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我國整車出口81萬輛,同比增長7.19%,除了俄羅斯與巴西經濟開始回暖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說是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表現良好,可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繼續推進,我國車企在海外將開拓出更廣闊的天地。
由于“一帶一路”覆蓋的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在此摘取部分較為典型國家的汽車市場進行介紹。
圖為力帆汽車阿拜塞疆工廠
伊朗:當前排第一的出口國
縱觀2016年我國汽車出口主要目的國排行,伊朗繼續高居榜首,且數量占我國出口總量的19.3%,可見伊朗對于我國汽車出口的重要性。
伊朗作為西亞地區的重要國家,憑借豐富的歷史、經濟、文化資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它不僅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可以為汽車產業提供資源支持,而且處于“一帶一路”的樞紐位置,此外還有著較大的市場潛力。
2016年,伊朗汽車年銷量達144.85萬輛,銷量持續增長,法國汽車PSA,由于落地本土生產,在伊朗持續熱銷。此外,“中國造”汽車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伊朗車市去年銷量榜前十位汽車品牌中,我國三大自主品牌車企:力帆、奇瑞和華晨上榜,得到伊朗消費者的關注和好評。
俄羅斯:車市低迷
2014年初,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并多次擴大制裁范圍、延長制裁時間,加之國際原油市場低迷,導致盧布匯率不斷下跌,而動蕩的國內政治環境對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從而使俄羅斯的車市長年身處“寒冬”之中。
歐洲商業協會(AEB)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的銷量為142萬輛,較2015年的160萬輛下滑11%,這已經是俄羅斯車市連續四年出現下滑。
縱然車市整體情況不好,但對于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汽車很多時候還是出行生活的必需品。力帆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據力帆集團數據統計,2011年至2016年,力帆汽車已連續6年蟬聯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中國車企,成為俄羅斯最流行的中國品牌,力帆在俄羅斯不僅賣得好而且深受俄羅斯消費者歡迎。如今,俄羅斯低迷的車市很有可能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觸底反彈。
印度:潛力無限
2016年,我國汽車產品在印度市場的表現令人頗為意外,出口印度的整車數量占比從2015年的2.4%提升至9.5%,僅次于伊朗。
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汽車保有率很低,因此被很多車企看好,認為印度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而且數據顯示印度汽車市場整體的表現相當不錯。2016年,印度汽車生產量為449萬輛,同比增長8.8%,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生產國。據研究機構HIS估計,2020年前印度有望取代日本、德國,擠身全球第3大汽車市場。
雖然未來的印度車市潛力巨大,但問題也不少,去年我國出口印度的整車數量雖然大大提高,但是占比最大的車型是低速電動車,這也導致我國出口印度的單車價格從2015年的3000美元下降至700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我國2016年整體汽車出口的單價。另外,對于未來汽車行業重中之重的電動汽車發展來說,印度的用電條件和網絡信號條件也實在是令人無法恭維,這些都可能影響印度的汽車市場。
巴基斯坦:機遇難得
“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巴兩國的一個旗艦項目,也是“一帶一路”的重頭項目。同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巴基斯坦全境五分之三為山區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帶為沙漠,道路極不平坦,因此越野車型廣受歡迎。同時,較好的農業耕種條件也為農用車、機械車帶來不少市場。隨著巴基斯坦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加大,其國內對經濟耐用的商用車需求強勁。
2016年,巴基斯坦汽車年銷量為21.13萬輛。巴國內汽車主要以日系車為主導,中國汽車品牌尚未實現大規模引入。中國車企雖有所動作,例如長城汽車和東風商用車的嘗試,但還未進行完善的布局。如今,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中國車企可以說是遇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哈薩克斯坦:跳板作用
中亞 5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同樣重要。雖然這些國家本身的汽車市場規模很小,以哈薩克斯坦為例, 2017年3月,哈國僅售出2714輛新車,同比銷量下跌23.1%,今年第一季度僅售出7569輛車,同比下跌28.2%。我國自主品牌車企2017年1-2月在哈薩克斯坦的銷量如下:江淮售出120輛車,力帆售出113輛,吉利16輛,福田3輛車。
但是對于我國自主品牌來說,這些國家可以起到很好的跳板作用,可以在當地組裝生產車型然后面向獨聯體其它車市。比如江淮在哈組裝生產的S3車型,已經宣布將出口至俄羅斯,江淮重返俄羅斯就此開始。其它車企也不例外,目前的格局是自主車企在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組裝生產,然后輻射整個獨聯體車市。
越南:需求旺盛
根據越南汽車工業協會(VAMA)的數據,越南汽車從2014年以來得到較快發展,2015年汽車銷量達到21萬輛,同比增長56%,2016年前七個月銷量為14.8萬輛,同比增長35.0%,汽車市場需求旺盛。
越南擁有9000萬人口,是摩托車大國,目前受消費水平限制,汽車的保有量偏低。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汽車普及將帶動需求的迅速增加,汽車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潛力。現在越南是我國商用車出口的首要目的國,2015年,我國對越南商用車出口量突破7萬輛,占我國商用車出口總量的17%。但是隨著越南逐步減少東盟國家進口車稅率,導致我國商用車的進口量下降,為提高競爭力,我國自主汽車企業需要在越南建立海外工廠實現屬地化生產,或者在東盟國家建廠之后出口到越南。目前,北汽福田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中國重汽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均建立了海外生產合作關系,為將來的出口奠定了基礎。
埃及:正在崛起
僅次于尼日利亞,埃及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國,總人口超過九千萬,是全球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同時也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藍圖中建設支點國家,同我國各領域合作正不斷深化。
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埃及汽車市場累計銷售185,766輛,同比下降27.0%,中國品牌汽車累計銷量達17,739輛,中國品牌在埃及汽車市場的占有率為9.5%,銷量以奇瑞、吉利、華晨為主。
一方面,埃及是汽車消費大國,頗受世界眾多汽車企業的重視,另一方面埃及也是發展中國家,中低收入群體占絕大多數,整體購買力偏低,因此,居民在購車時,價格成為其考慮的首要因素。埃及許多消費者對中國汽車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日韓和歐美品牌汽車相比,中國汽車的競爭優勢在于,質量不相上下,價格相對實惠。借此,中國車企的海外業務將借助埃及市場得到擴展。未來,埃及或將成為西亞、北非地區中國車企的組裝、出口與服務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與摩洛哥、突尼斯和約旦等國簽署了多項貿易領域的優惠協定,例如埃及產汽車進入摩洛哥市場關稅基本為零。中國車企可以借助埃及的支點優勢,不斷擴大在非洲市場的份額。
(本文文字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