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們從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城區驅車約40分鐘,便來到一片群山環繞的開闊地帶,在山路上繼續行進,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區逐漸映入眼簾。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早上7時半左右,在華堅國際輕工業城廠房前的空地上,參加早會的近2000名埃塞俄比亞工人齊聲高唱這首中國歌曲,讓我們耳目一新。
開工后,我們走進機器轟鳴的車間,看到數千名埃塞俄比亞工人在各自崗位上認真工作,剪裁、縫紉、拉定、定型……一雙雙精美的鞋子被生產出來。這些“埃塞俄比亞制造”的鞋子將被銷往歐美等海外市場,為這個國家換取更多的外匯,為這些工人賺得體面的收入。
埃塞俄比亞小伙“上海”和“廣州”是其中的受益者。在華堅工作8年,他們不僅成長為骨干管理者,還住上新房,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中國有句話說得好:奮斗的人生才幸福!”“上海”興奮地告訴我們,工廠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逐自己的“非洲夢”。
離開輕工業城,汽車沿著中國援建的高速公路向南行進約半個小時,就來到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這是中國在當地的首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有超過80家中資企業聚集在此,行業涉及制鞋、汽車組裝、日用化工、制藥等,已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
我們走進力帆汽車的廠房,看到當地工人們在熟練地組裝汽車、摩托車,如今,力帆牌出租車在埃塞俄比亞隨處可見。在中資企業的啟發和幫助下,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大力發展汽車制造業,為“非洲制造”再增加一塊“拼圖”。
在這些中資企業承建運營的工業園里,我們看到了“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縮影:中資企業建設廠房,帶來先進的機器設備、制造技術和管理制度,促進當地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而當地豐富的自然和人力資源,支撐起企業的長遠發展。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近年來,華堅、傳音、力帆等一批又一批中資企業遠赴非洲投資建廠,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在非洲走訪時,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當中資企業帶著新型工業文明制造到來,當非洲國家敞開胸懷擁抱新事物、新變化,中非雙方攜手走出一條從“中國制造”到“非洲制造”的雙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