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想要“突圍”,必須要跨過資質、交付、資金“三座大山”。于是,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間不斷碰撞出火花,上演“愛恨情仇”。去年底,力帆“聯姻”車和家,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之間將如何角力?近日,記者約訪了力帆集團總裁馬可,就此進行了探討。
行業變革 力帆“開門造車”構造“朋友圈”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兩三年前的互聯網造車,就相當于PPT造車,不是個好詞。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造車新勢力卻不再“邊緣”,蔚來、小鵬選擇了代工,威馬、拜騰選擇了收購,紛紛從講PPT轉向了量產交付。力帆選擇與車和家“結親”,你如何看待新舊勢力的融合?未來,這會給汽車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馬可:當前汽車正處于一個深刻變革時期。其次,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的技術趨勢,汽車將由此前的出行工具,慢慢變為一個數據交互的載體。另外,從目前正在崛起的新零售來看,汽車產業的流通正在向服務化、后市場模式進行轉變
。
過去的力帆一直給外界傳達“自力更生”的韌勁,但隨著行業、技術、模式帶來的變革,讓我們資源整合、合作共贏的重要性。
未來的力帆,將秉承“開門造車”的發展理念。不止是車和家這樣的造車新勢力,還將于百度公司、阿里巴巴、、德國博世、科大訊飛、寧德時代等“獨角獸”企業在無人駕駛、車輛語音識別技術,高密度新能源電池等方面展開合作……
我們堅定地認為,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間 “聯姻”,勢必會給彼此乃至汽車行業帶來“奇妙”的化學反應。
新舊碰撞 構建汽車的新時代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將碰撞出哪些火花?接下來,力帆和車和家將展開哪些方面的合作?
馬可:傳統車企擁有深厚的制造業經驗,而新造車勢力則有不同的“玩法”。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將“火花”不斷,但能否“緣定”,還得看雙方團隊的契合度。以此次與車和家的合作來講,是力帆的汽車升級戰略。
就生產資質而言,與力帆有潛在合作意向的伙伴非常多。但之所以選擇車和家,是因為車和家團隊的契合度非常高。力帆作為一家26年制造業和10余年新能源的產業積淀的企業,希望通過和車和家這樣新興互聯網造車企業進行合作,引入其在智能化、車聯網、軟件開發和數據交互與應用等業內領先的“智能基因”。這種資源互補、技術互補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我們“新產品、新模式、新品牌”戰略的實施。
相較于威馬以11.8億元收購大連黃海,拜騰8.5億拿下天津華利生產資質,也許大家認為力帆汽車6.5億元的出售價格賣“便宜”了。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這不存在高不高,只有值不值的問題。力帆只是出售閑置的“殼資源”,收獲一筆可觀的收入,而車和家則獲取生產資質,順利入駐重慶,建立屬于自己的智能汽車制造基地。
根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帆股份與車和家將在新能源技術、新能源汽車開發、車聯網、人車交互及數據共享、加速技術向產品的有效過渡等領域進行戰略合作,共同為綠色出行、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領域提供全面、系統、可靠的實施方案。包括增程式純電動動力模塊控制技術的研發成果共享,車載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發成果共享,針對B端共享和網約車領域定制車型的研發成果共享,基于車聯網應用的數據分析、應用場景的探討和數據共享,車輛后市場服務模式的共同探討和共享,以及力帆股份有權出資且車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資參與車和家最近一輪輪融資等合作模式和內容。
迎頭創新 將“新酒”裝入“新瓶子”里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一直以來,力帆汽車呈現“墻內開花墻外香”,面對造車新勢力的挑戰,作為傳統車企的力帆接下來將下怎樣一盤棋?
馬可:力帆不會對家門口的生意置之不理,我們的經營策略正在由外向內轉移。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把“新酒”裝在“新瓶子”里。
力帆在堅守制造業的基礎上,以產品為載體,服務為價值延伸,通過智能制造實現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及智慧出行服務提供方的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我認為目前力帆在產品層面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聚焦,同時也不具備特色。一個品牌、一款產品如果不具備特色的話,在市場的藍海階段尚可獲得一定的紅利,但當藍海退去,紅海來臨之際,就只有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所以,力帆未來會以制造為核心,打造兩個全新的品牌,孵化四個汽車后市場服務公司。具體而言,即打造面向中低端、中高端兩個全新的品牌,通過不同的品牌定位來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并計劃于2019年推出首款智能新能源汽車;孵化四個汽車后市場服務公司,為產品做全方位支撐。一是以盼達用車為主的出行服務,二是以移峰能源為載體的能源供給服務,三是涵蓋用戶從購車到車輛報廢全渠道的服務品牌,四是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最終形成出行產品服務、能源供給服務、售后服務再到汽車金融服務的體系,以此來支撐公司從整個制造到銷售到服務的鏈條,實現智能汽車以及智慧出行服務的終極目標。
目前,投資75億元的力帆新工廠已完成設計,新生產廠區業已落實,擬建的新工廠擁有更高的工藝水平和更加智能化的生產線。投入使用后,無論是在產能,還是智能化方面,都將脫胎換骨,實現質的飛躍。
洗牌開啟 鹿死誰手靠時間和市場驗證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如今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將目光投放到了新能源、智能汽車上,這必將造成未來汽車圈更加嚴酷的廝殺。一些二三線品牌也紛紛開啟了互聯網的革新,究竟誰會笑到最后?
馬可: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關鍵是要交得出市場認可的產品。在這個汽車行業深刻革新的時期,傳統車企需要轉變組織模式和思維方式,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自我革新。力帆也正在“煥新”,進行內部的重組。目前我們的管理團隊大多數都是“80后”,其中不少是我從互聯網公司挖過來的。汽車從來都不是一個百花齊放的領域,但也不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造車新勢力,也在加緊入圍,進入下半場。總而言之,汽車的淘汰賽已經打響,鹿死誰手,只能交給時間和市場去驗證。